
本报记者 肖中华 通讯员 黄卉
9月15日,岳塘区昭山和平小学6年级的真真安静地坐在教室听课,看起来跟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真真是智障儿童,6年前来校读一年级时,上课经常随便走动并大喊大叫。在学校老师的耐心引导下,他现在表现好多了。”班主任陈老师介绍。
目前,我市共有1000多名特殊儿童在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通过学校、老师及家长的共同努力,这些特殊儿童获得了特别的关爱,享受跟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机会。
各级出台政策大力扶持融合教育
近年来,中央与地方积极出台政策大力支持融合教育,为特殊儿童接受正常教育创造条件。
融合教育亦称全纳教育,1994年在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正式提出,意指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接受教育,最大限度发挥特殊儿童的潜能,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接纳他人和社会。
我国2017年出台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了“优先发展融合教育”的方针政策。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指南》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质量,促进特殊儿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湘潭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于2015年成立湘潭市教育局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科,设立特教专职教研员。市政府每年划拨6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用于融合教育发展。2018年建立融合教育联席会议制度,2022年建立残疾人专家委员会和特殊教育专项督导制度,精准安置全市残疾儿童入学,入学率达98.25%。此外,还建立了全市特殊教育资源库、残疾儿童数据库和特殊教育在线平台。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出台了《湘潭市随班就读管理办法》《湘潭市资源教室建设标准》等制度,相关学校成立了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融合教育资源教室。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特普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青少年入学机会明显增加。”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湘潭市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描绘了融合教育更美好的蓝图。
学校老师给特殊儿童特别的关爱
在融合教育实施过程中,相关义务教育学校及广大教师给予特殊儿童特别的关爱,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为推进融合教育发展,湘潭市2017年确定了3所融合教育试点校(雨湖区临丰学校、岳塘区昭山和平小学、岳塘区湘机小学教育集团),摸索学生教师“双向融合”的经验及特殊学生与普校学生“学习上协助、生活上帮助、精神上辅助,同学习、同生活、同活动”的“三助三同”模式。
2018年,按照“1+3”(湘潭市特殊教育学校+3所融合教育试点校)和“3+10”(湘潭市区、湘乡市、湘潭县3个区域的特殊教育学校各带10所本区域融合教育试点校)的模式,我市融合教育实现从城市到农村全面扩充与提质。目前,该模式已经升级为“1+3+N”(1所特校带3所试点校再辐射N所普通学校)的实践模式。经过3轮试验,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学生一起上学。
2019年9月25日,由岳塘区湘机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报送的主题教育微视频作品《最美的未来》登上人民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官网。这部微电影以“推进融合教育、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讲述了董老师5年多来默默包容特殊学生盛斌,想方设法帮助他快乐成长的故事。
董老师的原型叫邱惠敏,是湘机小学教育集团一名党员教师。盛斌的原型叫糖糖(化名),是一名智障儿童,从一年级开始随班就读。随着年龄的增长,糖糖个头越长越高,个性也更突显,不会安静地坐在位置上,更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听课和读书,更多时间是坐立不安或站起来转圈或突如其来大叫一声或坐在地上跪拜、打滚等。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他有错总不承认,多说他一句就情绪激动大喊“没有没有”。当他想找同学玩时,不知道表达总是用力拉扯,力气很大和打人没什么区别……
面对这些状况,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适应的同时给予他更多耐心、包容和关爱,制定个别化教案。班主任常会陪他玩卡片游戏,教他认汉字。“面对这样特别的孩子,我真的特别心疼。只有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给他更多的包容、细心、耐心、关心和帮助,才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
经过6年的努力,小学毕业时,糖糖不但认识班上每个同学,甚至能准确念出班上大多数小朋友的名字,认识的生字有好几百个,喜欢写字且字迹工整。
在义务教育学校融合教育班级,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时常发生。
在岳塘区湘机小学教育集团,班主任李赛会帮班上的特殊孩子梳头发、整理书包、带她上厕所;班主任梁蔚在班上开展帮扶活动,让同学们自觉帮助腿有残疾的一名学生。“在融合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不能老问‘孩子你听懂了没有’,而是要多思考‘我说明白了没有’。”该校校长周梅芳说。
“发现特殊、挖掘潜能、静待花开”。在岳塘区昭山和平小学融合教育资源教室的墙壁上,写着这样一行醒目的文字。该校班主任谭蔚利用家访耐心与特殊儿童的父母沟通,让其内心平静勇敢地接受孩子的状况,每天主动联系孩子家长告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校合力使孩子每天有进步;班主任陈宁湘与班上一特殊孩子朝夕相处了5年多,有时陈宁湘走到哪里孩子就跟到哪里,像亲人一样。“学校里一有困难补助班主任就会想到我,这让我特别感动。”孩子母亲说。
见班上一智障孩子特别喜欢画画,雨湖区金庭学校临丰校区班主任肖红峰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她并将她的画作在校园艺术节上向全校师生展示;该校班主任周老师买来面包、牛奶给班上的智障孩子充饥,并暗地里给他添置学习用品,耐心引导他改变小偷小摸的不良习惯。
市教育局学特科负责人黄卉介绍,义务教育学校在座位安排、教学程序、课堂提问、练习过程诸环节都对特殊学生给予适当照顾,在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对随班就读生做到服务热心、开导细心、教育耐心,交作业优先、面批作业优先、辅导学习优先。学校尽可能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
融合共生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
融合教育不仅为特殊孩子也为正常孩子打开了一扇窗——一扇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窗。
文章开头提到的真真的哥哥也是一名智障儿,曾在特校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为让真真享受跟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他母亲6年来坚持陪读。“感谢学校及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这些年的帮助与包容,否则我们不可能坚持到今天,孩子也不会有这些喜人的变化。现在孩子在班上有了好朋友,虽然他不能顺利地叫出好朋友的名字,但从他的眼神与笑容我能感觉得到。”真真的母亲说。
融合教育也给了正常孩子一个难得的学习与成长机会。当别班个别同学对真真说侮辱性的话时,同学们会挺身而出批评那同学。“安静听课,正常行走,这些对我们而言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对真真来说可不那么容易。从开始的闹矛盾到后来的相互帮助,亲如一家人,我从中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可贵与可爱,更加明白了‘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这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这句话的含义。”一学生说。
孩子的懂事也影响到了家长的心态。一学生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说实在的,刚开始发现班上有这么一名特殊学生确实有点担心与顾虑,万一这孩子情绪失控扰乱班级秩序、欺负别的同学怎么办?后来换位思考之下就想通了,这样的家庭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应该给予力所能及的包容、支持与帮助,而不是排斥与敌对。”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我”和岳塘的故事|蔡蔡和大乔:返乡青年 逐梦“绿心”沃野
“我”和岳塘的故事|朱大可: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小巨人”
岳塘区“我爱湘潭我的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活动启动
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世外桃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区:欢天喜地闹元宵
下载APP
分享到